第301节
至于别的……他并未多写。
现在,他就希望那茕独散人是李兆好友,若对方救济了自己的外甥女,那就再好不过。
钱富贵之前就用京城的银票换了些江安省的银票,此时拿出一千两给沈芝兰,道:“麻烦沈兄了。”
“不麻烦。”沈芝兰笑道。
事情已经办成,钱富贵也就没有多留,很快离开了。
沈芝兰则是将自己从京城带来的诸多东西拿出来,让下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送过去,当然,少不得给张巡抚送一份。
跟这些东西一同送去的,还有两封信。
这两封信一封是钱富贵写的,另一封则是他写给张巡抚的,信里,他详细介绍了钱富贵的情况。
张巡抚是傍晚的时候收到信和东西的。
他思索片刻,打算明天中午给黎青执送去。
之前那六百两银子的银票,他是让沈芝兰差人给黎青执送去的,并不经他的手,免得被人看出什么。
至于这一千两银子,就还是放在食盒里送去。
崇城县。
《茕独文集》这书,黎青执第一天写了五千字。
这五千字,他写了茕独散人来到现代之后,最初的所见所闻。
起初他写茕独散人来到现代之后,来到了一所小学,但写着写着,他意识到了不对。
他在崇城县建了一个小学,要是这么写,说不定会有人把他和茕独散人联系到一起。
所以他做了改动,将刚穿过去见到小学,改成了刚穿过去,见到了农村的卫生院。
黎青执仔细考虑过之后,还觉得完全写现代不合适,这时候的人说不定不能理解,于是他干脆写了六七十年代。
这样写更合适,还可以写一写沼气池什么的。
因为做了些修改的缘故,黎青执没有急着把稿件给张巡抚送去,他打算年前好好写一写,等年后再将稿件给张巡抚。
顺便……他要想一个,自己懂这么多东西的理由。
就这样吧,他被抓去挖石头的时候,在晋王的采石场认识了一个到处游历,知道许多东西的人,那人教了他一些知识……
他记性好全都记住了,而那个人,早就死在了采石场。
采石场的劳工,有一些是认识原主的,但跟原主同时期进入采石场的人,早就死光了!
张巡抚想要调查这人,都无处去查。
黎青执将稿子收好,下楼去吃晚饭。
今天晚上依然是常瞻做菜,常瞻做了椒盐排骨。
排骨
油炸之后再撒上椒盐料,吃着那叫一个香!
除此之外,常瞻还用香菇冬笋猪肉调出馅料,包了一些春卷。
这次给张巡抚送菜,常瞻送的是没炸过的春卷,还有红烧排骨。
椒盐排骨提前做了送过去会不好吃,那椒盐料倒是可以送一些。
正吃着饭,金小叶道:“阿青,等过了年,我们要去吃个喜酒。”
“喜酒?”黎青执有些疑惑。
金小叶道:“小树今天告诉我,小姑打算正月初八娶新媳妇,本来我们两家是不来往的,但小姑专门找了小树,让小树来请我们。”
这年头家家户户生得多,要是全都来往,亲戚会特别多。
出嫁的女人,基本上只跟娘家兄弟来往,不会跟娘家兄弟嫁出去的女儿来往。
真要那么来往……金小姑也就罢了,她的婆婆娘家兄弟都子女成群,嫁出去的女儿就有七八个,这些女孩子还都生了几个子女,……光她婆婆娘家,就能来十几桌人。
真要来那么多客人,桌子都没地方借!
不过金小姑感激金小叶的帮忙,再加上黎青执让她在崇城小学当了个厨娘……金小姑觉得自己必须要请客。
“婚事成了?”黎青执问。
“成了。”金小叶道。她觉得这门婚事挺好的,金小姑一家子软蛋,就需要有个厉害的儿媳妇。
至于儿媳妇可能会欺压他们家的人……人家一个女人,也不会做太过分。
说起庙前村的事情,金小叶又提到了方锦娘。
方锦娘的肚子已经很大了,生孩子应该就是这几天,他们都希望方锦娘等过了年再生。
“我小时候,我娘说大年初一要是不穿新鞋,长大了会在过年的时候坐月子,当时我没有新鞋穿,她就会把我爹的新鞋借我穿……”金小叶那会儿时常穿金茉莉,乃至金柳树他们不穿的衣服鞋子,不会年年做新鞋。
倒是金大江,他到底是成年人,还要出门给人烧酒席,一年总是有一双新鞋的。
至于过年坐月子……这在农村人看来,是一件很惨的事情。
一来这时候坐月子,就不能去别人家做客吃好吃的了,二来……农村有些奇奇怪怪的讲究,觉得女人生孩子的屋子不吉利,有些人家甚至会觉得赶上过年生孩子不吉利。
不过还是那句话,条件越好的人家越讲究,没钱的人家……家里总共就两间屋,要是生孩子的屋子不吉利,那就没地方住了,所以即便家里女人生了孩子,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。
黎青执觉得这些讲究让人无语。
好在金小叶一直对这些嗤之以鼻,她只相信那些她愿意相信的。
第二天,日子还是照常过。
学校里那些留下的孩子瞧着挺自在的,还做了不少头花出来,就是那些头花看着手艺不怎么样,只能便宜卖。
反正都是碎布头做的,倒也无所谓。
这天已经是廿七了,眼瞅着就要过年。
庙前村的人已经开始打扫家里的房子,有些人还会给自家屋子换屋顶,黎青执他们就不用忙了——他们刚搬的新家,家里特别干净。
这天晚上,常瞻做了饺子,而金小叶开始说另一件事:“省城的秦掌柜把货款结清了,周金松挺聪明的,他去秦掌柜亲戚家要钱了……”
那秦掌柜是个狠人,都被堵门了,一开始还不想给钱。
周金松也打听出了原委——秦掌柜年前的时候赌钱,输了很多!
不过就算这样,他也不能不还钱……周金松打听出秦掌柜儿女亲家的住处,今天一大早就过去要钱了。
然后秦掌柜立刻想办法凑了钱,金小叶刚刚拿到货款,为此,她还多给了周金松他们一些钱。
“阿青,你是不知道,沈城那边还有人找周金松,想让他帮忙去要债……”金小叶快乐地说着。
也就是这个时候,绝味斋那边来人了,送来一个空着的食盒。
这是张巡抚送来的……黎青执打开食盒,就看到里面有一封信。
他现在,也算是跟张巡抚成了笔友。
黎青执打开张巡抚的信,发现里面装了几张信纸,展开之后,先看到的就是张巡抚写的信。
张巡抚说了昨天发生的事情,说帮他拿到了六百两银子的稿费,又说裕隆商行的钱富贵想要求茕独散人的笔墨。
黎青执一愣,然后就看到了裕隆商行那位钱掌柜写的信。
原主不擅长读书,书读得很不好,不会看笔迹,也没记住自己大舅舅的字是什么样子的。
但原主记得自己父亲的“花押”。
这封信的末尾,有李兆的花押。
所以……这个钱富贵,是他大舅舅?
黎青执心情复杂。
原主的大舅舅对原主真的很好,所以,他要不要去见见?
考虑过后,黎青执还是打算去见见。
他想要知道他外公一家的情况。
至于他的身份可能会暴露……那真要是原主的舅舅,应该还是可信的,而且到时候完全可以见机行事。 反正现在他在暗处,钱富贵在明处。
黎青执给张巡抚写了一封回信,说自己并不认识李兆,然后又写了一幅大字放进去。
等写完……他收好那一千两银票,看向金小叶:“小叶,这银子给你……我明天要去一趟省城。”
“去干嘛?”金小叶好奇地问。
“去见一个人,那人可能是我舅舅。”黎青执道。
他现在的模样已经变了很多,钱富贵应该是认不出他的,他打算到时候先跟钱富贵偶遇一下,看看钱富贵的情况,再决定要不要见钱富贵。
张巡抚的信上写了钱富贵现在的住处,做这件事还是很简单的。
第二天,黎青执起得特别早。
他没有在家里吃早饭,而是去了绝味斋那边。
他到的时候,绝味斋这边灯火通明,那些劳工正将卤味捞起,搬到一艘艘的船上。
黎青执上了前往省城的船,在卤味的香味里前往省城。
按照现代时间算,他们是凌晨五点多出发的,到省城的时候,是上午十点多。
摇船的劳工要去送货送信,黎青执却是下了船,在码头附近找了个茶馆喝茶。
这茶馆不远处有个客栈,那客栈,就是钱富贵住的地方。
也不知道钱富贵今天会不会出门……
黎青执慢慢喝茶,顺便听周围人聊《逃荒录》。
“你们知道吗?因为《逃荒录》,晋王可能会被贬。”
“听说皇上又很喜欢这书。”
“京城的百姓,也都喜欢这书!”
“听说那边都把李兆的经历编成戏文了!”
……
现在,他就希望那茕独散人是李兆好友,若对方救济了自己的外甥女,那就再好不过。
钱富贵之前就用京城的银票换了些江安省的银票,此时拿出一千两给沈芝兰,道:“麻烦沈兄了。”
“不麻烦。”沈芝兰笑道。
事情已经办成,钱富贵也就没有多留,很快离开了。
沈芝兰则是将自己从京城带来的诸多东西拿出来,让下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送过去,当然,少不得给张巡抚送一份。
跟这些东西一同送去的,还有两封信。
这两封信一封是钱富贵写的,另一封则是他写给张巡抚的,信里,他详细介绍了钱富贵的情况。
张巡抚是傍晚的时候收到信和东西的。
他思索片刻,打算明天中午给黎青执送去。
之前那六百两银子的银票,他是让沈芝兰差人给黎青执送去的,并不经他的手,免得被人看出什么。
至于这一千两银子,就还是放在食盒里送去。
崇城县。
《茕独文集》这书,黎青执第一天写了五千字。
这五千字,他写了茕独散人来到现代之后,最初的所见所闻。
起初他写茕独散人来到现代之后,来到了一所小学,但写着写着,他意识到了不对。
他在崇城县建了一个小学,要是这么写,说不定会有人把他和茕独散人联系到一起。
所以他做了改动,将刚穿过去见到小学,改成了刚穿过去,见到了农村的卫生院。
黎青执仔细考虑过之后,还觉得完全写现代不合适,这时候的人说不定不能理解,于是他干脆写了六七十年代。
这样写更合适,还可以写一写沼气池什么的。
因为做了些修改的缘故,黎青执没有急着把稿件给张巡抚送去,他打算年前好好写一写,等年后再将稿件给张巡抚。
顺便……他要想一个,自己懂这么多东西的理由。
就这样吧,他被抓去挖石头的时候,在晋王的采石场认识了一个到处游历,知道许多东西的人,那人教了他一些知识……
他记性好全都记住了,而那个人,早就死在了采石场。
采石场的劳工,有一些是认识原主的,但跟原主同时期进入采石场的人,早就死光了!
张巡抚想要调查这人,都无处去查。
黎青执将稿子收好,下楼去吃晚饭。
今天晚上依然是常瞻做菜,常瞻做了椒盐排骨。
排骨
油炸之后再撒上椒盐料,吃着那叫一个香!
除此之外,常瞻还用香菇冬笋猪肉调出馅料,包了一些春卷。
这次给张巡抚送菜,常瞻送的是没炸过的春卷,还有红烧排骨。
椒盐排骨提前做了送过去会不好吃,那椒盐料倒是可以送一些。
正吃着饭,金小叶道:“阿青,等过了年,我们要去吃个喜酒。”
“喜酒?”黎青执有些疑惑。
金小叶道:“小树今天告诉我,小姑打算正月初八娶新媳妇,本来我们两家是不来往的,但小姑专门找了小树,让小树来请我们。”
这年头家家户户生得多,要是全都来往,亲戚会特别多。
出嫁的女人,基本上只跟娘家兄弟来往,不会跟娘家兄弟嫁出去的女儿来往。
真要那么来往……金小姑也就罢了,她的婆婆娘家兄弟都子女成群,嫁出去的女儿就有七八个,这些女孩子还都生了几个子女,……光她婆婆娘家,就能来十几桌人。
真要来那么多客人,桌子都没地方借!
不过金小姑感激金小叶的帮忙,再加上黎青执让她在崇城小学当了个厨娘……金小姑觉得自己必须要请客。
“婚事成了?”黎青执问。
“成了。”金小叶道。她觉得这门婚事挺好的,金小姑一家子软蛋,就需要有个厉害的儿媳妇。
至于儿媳妇可能会欺压他们家的人……人家一个女人,也不会做太过分。
说起庙前村的事情,金小叶又提到了方锦娘。
方锦娘的肚子已经很大了,生孩子应该就是这几天,他们都希望方锦娘等过了年再生。
“我小时候,我娘说大年初一要是不穿新鞋,长大了会在过年的时候坐月子,当时我没有新鞋穿,她就会把我爹的新鞋借我穿……”金小叶那会儿时常穿金茉莉,乃至金柳树他们不穿的衣服鞋子,不会年年做新鞋。
倒是金大江,他到底是成年人,还要出门给人烧酒席,一年总是有一双新鞋的。
至于过年坐月子……这在农村人看来,是一件很惨的事情。
一来这时候坐月子,就不能去别人家做客吃好吃的了,二来……农村有些奇奇怪怪的讲究,觉得女人生孩子的屋子不吉利,有些人家甚至会觉得赶上过年生孩子不吉利。
不过还是那句话,条件越好的人家越讲究,没钱的人家……家里总共就两间屋,要是生孩子的屋子不吉利,那就没地方住了,所以即便家里女人生了孩子,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。
黎青执觉得这些讲究让人无语。
好在金小叶一直对这些嗤之以鼻,她只相信那些她愿意相信的。
第二天,日子还是照常过。
学校里那些留下的孩子瞧着挺自在的,还做了不少头花出来,就是那些头花看着手艺不怎么样,只能便宜卖。
反正都是碎布头做的,倒也无所谓。
这天已经是廿七了,眼瞅着就要过年。
庙前村的人已经开始打扫家里的房子,有些人还会给自家屋子换屋顶,黎青执他们就不用忙了——他们刚搬的新家,家里特别干净。
这天晚上,常瞻做了饺子,而金小叶开始说另一件事:“省城的秦掌柜把货款结清了,周金松挺聪明的,他去秦掌柜亲戚家要钱了……”
那秦掌柜是个狠人,都被堵门了,一开始还不想给钱。
周金松也打听出了原委——秦掌柜年前的时候赌钱,输了很多!
不过就算这样,他也不能不还钱……周金松打听出秦掌柜儿女亲家的住处,今天一大早就过去要钱了。
然后秦掌柜立刻想办法凑了钱,金小叶刚刚拿到货款,为此,她还多给了周金松他们一些钱。
“阿青,你是不知道,沈城那边还有人找周金松,想让他帮忙去要债……”金小叶快乐地说着。
也就是这个时候,绝味斋那边来人了,送来一个空着的食盒。
这是张巡抚送来的……黎青执打开食盒,就看到里面有一封信。
他现在,也算是跟张巡抚成了笔友。
黎青执打开张巡抚的信,发现里面装了几张信纸,展开之后,先看到的就是张巡抚写的信。
张巡抚说了昨天发生的事情,说帮他拿到了六百两银子的稿费,又说裕隆商行的钱富贵想要求茕独散人的笔墨。
黎青执一愣,然后就看到了裕隆商行那位钱掌柜写的信。
原主不擅长读书,书读得很不好,不会看笔迹,也没记住自己大舅舅的字是什么样子的。
但原主记得自己父亲的“花押”。
这封信的末尾,有李兆的花押。
所以……这个钱富贵,是他大舅舅?
黎青执心情复杂。
原主的大舅舅对原主真的很好,所以,他要不要去见见?
考虑过后,黎青执还是打算去见见。
他想要知道他外公一家的情况。
至于他的身份可能会暴露……那真要是原主的舅舅,应该还是可信的,而且到时候完全可以见机行事。 反正现在他在暗处,钱富贵在明处。
黎青执给张巡抚写了一封回信,说自己并不认识李兆,然后又写了一幅大字放进去。
等写完……他收好那一千两银票,看向金小叶:“小叶,这银子给你……我明天要去一趟省城。”
“去干嘛?”金小叶好奇地问。
“去见一个人,那人可能是我舅舅。”黎青执道。
他现在的模样已经变了很多,钱富贵应该是认不出他的,他打算到时候先跟钱富贵偶遇一下,看看钱富贵的情况,再决定要不要见钱富贵。
张巡抚的信上写了钱富贵现在的住处,做这件事还是很简单的。
第二天,黎青执起得特别早。
他没有在家里吃早饭,而是去了绝味斋那边。
他到的时候,绝味斋这边灯火通明,那些劳工正将卤味捞起,搬到一艘艘的船上。
黎青执上了前往省城的船,在卤味的香味里前往省城。
按照现代时间算,他们是凌晨五点多出发的,到省城的时候,是上午十点多。
摇船的劳工要去送货送信,黎青执却是下了船,在码头附近找了个茶馆喝茶。
这茶馆不远处有个客栈,那客栈,就是钱富贵住的地方。
也不知道钱富贵今天会不会出门……
黎青执慢慢喝茶,顺便听周围人聊《逃荒录》。
“你们知道吗?因为《逃荒录》,晋王可能会被贬。”
“听说皇上又很喜欢这书。”
“京城的百姓,也都喜欢这书!”
“听说那边都把李兆的经历编成戏文了!”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