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节
第三百一十四章 远交
这场兵变让李跃看出一件事。
燕国也陷入短暂的疲惫之中,以往燕军南下,动辄十几万大军,兵出三路,而这一次的规模明显小了许多。
封奕三万人马,见鲁口大势已定,立即退兵,没有丝毫犹豫。
换做以前,怎么都要围上几个月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燕国实力弱小。
冉闵灭亡,慕容氏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并不比李跃少。
慕容儁南下,前前后后掳走了二三十万百姓,这还不算无路可走主动投附他们的胡人。
两边都在消化肚中的东西而已,下一场大战必定空前绝后,惨烈程度要超过慕容恪与冉闵之战。
慕容氏历经数代经营,厚积薄发,正处在民族士气的巅峰,实力在自己之上。
这一点,李跃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。
“燕国横贯天北,东与高句丽接壤,西与张平相联,北与敕勒、拓跋诸部相连,可合纵连横,远交近攻,四面围堵牵制慕容氏。”
危机就是动力,头顶上悬着一把刀,李跃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削弱它,超越它,吞并它。
与东晋还能和平相处,他们只想偏安江左,包括桓温在内,也没有恢复河山的大志。
但与燕国则是不死不休的局面。
慕容氏一只脚已经踩进中土,肯定不会再退回去。
刘群道:“高句丽深惧慕容氏之威,不敢西望,张平首鼠两端,绝不会冒险,拓跋什翼犍与慕容氏联姻,此三者只怕难以改变,唯一可联合者敕勒也。”
敕勒也就是丁零、高车,石虎在位时,鼓励夷狄南下,迁入中原,敕勒人也顺着这股大潮迁徙,定居在阴山以北,金山以东的广泛区域。
不断南下侵扰燕国北境。
活跃在河北的翟鼠便是敕勒人。
“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围攻燕国,总要派人去试试。”李跃就不相信高句丽不愿意复仇。
條攸拱手道:“拓跋什翼犍与慕容氏面和心不和,羯赵灭亡,什翼犍便在参合陂召集诸部,意欲南下,但诸部酋首慑于武悼皇帝杀胡令,不敢南下,什翼犍遂罢此念头。当年什翼犍向慕容皝求亲,慕容皝两次不允,什翼犍心生怨恨,倨慢无礼,侵袭燕境,慕容皝令慕容俊、慕容评率五万步骑攻打代国,什翼犍率众远避大漠!”
刘群、條攸、申钟这些老臣年纪大的都快七十了,年纪小的也有五十多岁,对很多事都记忆犹新。
“原来如此!”李跃心中一喜。
高句丽、敕勒、张平这些势力都比不上一个代国。
代国这些年偷偷摸摸的发展,也成了一个庞然大物。
拓跋什翼犍既然有入主中原的野心,肯定不会跟燕国一条心,两边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础。
“臣愿出使代国!”條攸当仁不让。
有人带头,其他人也站了出来。
“臣愿出使高句丽。”
“臣愿出使敕勒。”
“臣愿出使并州。”
“准!”李跃知道他们的心思,从梁公到梁王,下一步就是梁帝了,现在不抓紧捞些功劳,以后机会就不多了。
上有所好,下必从焉。
李跃不喜奢华、游猎、宫廷、女乐,夙兴夜寐,只为壮大梁国,这些人全都看在眼中。
想要在新朝有一席之地,全凭功绩说话。
梁国风气也因此积极向上。
李跃为他们准备了马车、护卫、礼品,率百官送出邺城。
一个国家的兴衰,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视。
春秋战国起,就有合纵连横,远交近攻等等极其高明的策略。
梁国周边能吞并的几乎都吞并了,剩下的一些都是难啃的骨头。
就连实力最弱势的张平这几年都弄得风生水起,据新兴、雁门、西河、太原、上郡之地,壁垒三百馀,夷、夏十馀万户,披甲控弦之士六七万之众,拜将置镇,东望燕梁。
关键张平还到处拜码头,几乎向周边所有势力称臣,左右逢源,猥琐到了极致。
刚想到张平,洛阳和晋阳的细作各自传回密报,姚襄与张平约为兄弟,暗中结盟。
两人抱团取暖,实力绝不算弱小。
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,他们二人穿一条裤子,要对付谁呢?氐秦、燕国,亦或中原?
李跃笑道:“这年头到处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。”
崔宏摸了摸鼻子,“姚襄此人还算有信义,河北大战未分出胜负,应该不会背叛,臣以为二人联盟应该是针对关中。”
李跃总感觉关中要出点事,东边的大战打完了,也该轮到西边了,苻健一上来就称帝,已经引起周围势力的极大反感。
慕容儁如日中天,至今也只是一个燕王。
西边忠于司马氏势力还有很多,河西有张氏,汉中有司马勋。
李跃冲身边的张生野道:“斥候和校事多盯紧一些。”
“唯!”张生野拱手领命。
鉴于杨略在鲁口的优秀表现,李跃将校事单独分离出来,不仅监察内部,也负责对外的细作事宜。
斥候更多的是战场侦察,偏军事一些。
校事则无孔不入,渗透、拉拢、宣传、刺探、收集情报、制造流言,只要有利于梁国,什么都干。
这对校事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,不只会提刀砍人而已。
不过有尚武堂、讲武堂在,已经逐渐形成一条人才链。
从今年开始,已经有人陆陆续续的毕业,进入军中、地方、校事,从底层做起,没有任何特权。
梁国别的不敢说,向上的通道还算畅通,国中特、权阶级还未成型,即便刘群、申钟、條攸这些老臣,也仅仅位高而不权重。
再说梁国百废待兴,北国一片废墟,也没太大的利益让他们争夺。
李跃非但拿不出多少利益,甚至还要借士族豪强的力。
仅崔氏前前后后就贡献将近三十万石粮食,其他的钱帛、军械还不算在其中。
荥阳郑氏,在李跃大婚时,一次就拿出五千套各类甲胄。
而今年渔阳郡叛乱,背后也有卢氏暗中支持。
其他小豪强历次大战,都出兵协助。
眼下处于上升期,外部利益足够大,这些士族豪强自然没必要内卷,与李跃有共同的利益在。
第三百一十五章 北伐
张遇被苻雄挟持进关中之后,苻健对他还算不错,封他为司空、豫州刺史,征东大将军。
但仅仅两个月后,张遇就感觉不对,手上仅剩的五千部曲也被苻健暗中分化、拉拢,两个月不到,就只剩下两千余人。
虽然贵为司空和征东大将军,但在苻氏和氐酋面前,永远矮人一头。
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憋屈。
这些都不是最让他郁闷的,阶下之囚,张遇也没想那么多,只求一富家翁、颐养天年就罢了,毕竟都五十多岁的人了,雄心壮志早已磨灭。
但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苻健垂涎张遇之父小妾韩氏美色,强纳为昭仪。
纳了也就罢了,还多次在众人面前称张遇为义子。
张遇混了大半辈子,收了五个义子,没想到最终混成了别人的义子。
关键苻健今年不过三十六,而张遇五十五了。
这种屈辱如何让他咽的下去?
“伸头一刀,缩头一刀,不杀苻健,誓不为人!”张遇一掌拍在案几上,苻健已经将他逼入绝境,再不反抗,身边的这两千多部曲也留不住。
部众离散,以后关中还有谁把张遇当个人?
几个义子面面相觑。
“尔等无需多虑,吾已暗中联系张平、姚襄、司马勋、桓温,里应外合,誓灭苻氏!”张遇找回些往日的狠劲儿。
既然苻健不让他好好活,那就都别活了。
“儿愿为大人死战!”义子们拱手而拜。
张遇既然动手,自然做足了准备,暗中联络了匈奴豪酋刘晃,一同诛杀苻健……
新野。
秋风正烈,肃杀之气飞扬。
四万步骑集结,金戈铁马横列汉水之北,军容之盛,远非褚裒、殷浩可比,江东诸军,无出其右。
数日之前,桓温已经上表,列举殷浩败军辱国之罪,迫使朝廷废殷浩为庶人,江东再无能与桓温分庭抗礼之人,内外大权,皆入其手,无人能阻桓温北伐。
而一旦桓温北伐成功,桓温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建康,完成自己的夙愿。
“大丈夫当如是也!”桓温大马金刀坐在轺车上,从军阵之前驰过。
雄壮的士卒令他热血贲张。
这一年,桓温刚刚迈入不惑之年,却早已知晓自己的天命,而天命近在眼前,触手可及。
“北伐!”桓温拔出长剑,指向北方。
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
这场兵变让李跃看出一件事。
燕国也陷入短暂的疲惫之中,以往燕军南下,动辄十几万大军,兵出三路,而这一次的规模明显小了许多。
封奕三万人马,见鲁口大势已定,立即退兵,没有丝毫犹豫。
换做以前,怎么都要围上几个月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燕国实力弱小。
冉闵灭亡,慕容氏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并不比李跃少。
慕容儁南下,前前后后掳走了二三十万百姓,这还不算无路可走主动投附他们的胡人。
两边都在消化肚中的东西而已,下一场大战必定空前绝后,惨烈程度要超过慕容恪与冉闵之战。
慕容氏历经数代经营,厚积薄发,正处在民族士气的巅峰,实力在自己之上。
这一点,李跃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。
“燕国横贯天北,东与高句丽接壤,西与张平相联,北与敕勒、拓跋诸部相连,可合纵连横,远交近攻,四面围堵牵制慕容氏。”
危机就是动力,头顶上悬着一把刀,李跃唯一的想法就是怎么削弱它,超越它,吞并它。
与东晋还能和平相处,他们只想偏安江左,包括桓温在内,也没有恢复河山的大志。
但与燕国则是不死不休的局面。
慕容氏一只脚已经踩进中土,肯定不会再退回去。
刘群道:“高句丽深惧慕容氏之威,不敢西望,张平首鼠两端,绝不会冒险,拓跋什翼犍与慕容氏联姻,此三者只怕难以改变,唯一可联合者敕勒也。”
敕勒也就是丁零、高车,石虎在位时,鼓励夷狄南下,迁入中原,敕勒人也顺着这股大潮迁徙,定居在阴山以北,金山以东的广泛区域。
不断南下侵扰燕国北境。
活跃在河北的翟鼠便是敕勒人。
“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围攻燕国,总要派人去试试。”李跃就不相信高句丽不愿意复仇。
條攸拱手道:“拓跋什翼犍与慕容氏面和心不和,羯赵灭亡,什翼犍便在参合陂召集诸部,意欲南下,但诸部酋首慑于武悼皇帝杀胡令,不敢南下,什翼犍遂罢此念头。当年什翼犍向慕容皝求亲,慕容皝两次不允,什翼犍心生怨恨,倨慢无礼,侵袭燕境,慕容皝令慕容俊、慕容评率五万步骑攻打代国,什翼犍率众远避大漠!”
刘群、條攸、申钟这些老臣年纪大的都快七十了,年纪小的也有五十多岁,对很多事都记忆犹新。
“原来如此!”李跃心中一喜。
高句丽、敕勒、张平这些势力都比不上一个代国。
代国这些年偷偷摸摸的发展,也成了一个庞然大物。
拓跋什翼犍既然有入主中原的野心,肯定不会跟燕国一条心,两边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础。
“臣愿出使代国!”條攸当仁不让。
有人带头,其他人也站了出来。
“臣愿出使高句丽。”
“臣愿出使敕勒。”
“臣愿出使并州。”
“准!”李跃知道他们的心思,从梁公到梁王,下一步就是梁帝了,现在不抓紧捞些功劳,以后机会就不多了。
上有所好,下必从焉。
李跃不喜奢华、游猎、宫廷、女乐,夙兴夜寐,只为壮大梁国,这些人全都看在眼中。
想要在新朝有一席之地,全凭功绩说话。
梁国风气也因此积极向上。
李跃为他们准备了马车、护卫、礼品,率百官送出邺城。
一个国家的兴衰,外交的作用不可忽视。
春秋战国起,就有合纵连横,远交近攻等等极其高明的策略。
梁国周边能吞并的几乎都吞并了,剩下的一些都是难啃的骨头。
就连实力最弱势的张平这几年都弄得风生水起,据新兴、雁门、西河、太原、上郡之地,壁垒三百馀,夷、夏十馀万户,披甲控弦之士六七万之众,拜将置镇,东望燕梁。
关键张平还到处拜码头,几乎向周边所有势力称臣,左右逢源,猥琐到了极致。
刚想到张平,洛阳和晋阳的细作各自传回密报,姚襄与张平约为兄弟,暗中结盟。
两人抱团取暖,实力绝不算弱小。
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,他们二人穿一条裤子,要对付谁呢?氐秦、燕国,亦或中原?
李跃笑道:“这年头到处都是养不熟的狼崽子。”
崔宏摸了摸鼻子,“姚襄此人还算有信义,河北大战未分出胜负,应该不会背叛,臣以为二人联盟应该是针对关中。”
李跃总感觉关中要出点事,东边的大战打完了,也该轮到西边了,苻健一上来就称帝,已经引起周围势力的极大反感。
慕容儁如日中天,至今也只是一个燕王。
西边忠于司马氏势力还有很多,河西有张氏,汉中有司马勋。
李跃冲身边的张生野道:“斥候和校事多盯紧一些。”
“唯!”张生野拱手领命。
鉴于杨略在鲁口的优秀表现,李跃将校事单独分离出来,不仅监察内部,也负责对外的细作事宜。
斥候更多的是战场侦察,偏军事一些。
校事则无孔不入,渗透、拉拢、宣传、刺探、收集情报、制造流言,只要有利于梁国,什么都干。
这对校事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,不只会提刀砍人而已。
不过有尚武堂、讲武堂在,已经逐渐形成一条人才链。
从今年开始,已经有人陆陆续续的毕业,进入军中、地方、校事,从底层做起,没有任何特权。
梁国别的不敢说,向上的通道还算畅通,国中特、权阶级还未成型,即便刘群、申钟、條攸这些老臣,也仅仅位高而不权重。
再说梁国百废待兴,北国一片废墟,也没太大的利益让他们争夺。
李跃非但拿不出多少利益,甚至还要借士族豪强的力。
仅崔氏前前后后就贡献将近三十万石粮食,其他的钱帛、军械还不算在其中。
荥阳郑氏,在李跃大婚时,一次就拿出五千套各类甲胄。
而今年渔阳郡叛乱,背后也有卢氏暗中支持。
其他小豪强历次大战,都出兵协助。
眼下处于上升期,外部利益足够大,这些士族豪强自然没必要内卷,与李跃有共同的利益在。
第三百一十五章 北伐
张遇被苻雄挟持进关中之后,苻健对他还算不错,封他为司空、豫州刺史,征东大将军。
但仅仅两个月后,张遇就感觉不对,手上仅剩的五千部曲也被苻健暗中分化、拉拢,两个月不到,就只剩下两千余人。
虽然贵为司空和征东大将军,但在苻氏和氐酋面前,永远矮人一头。
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憋屈。
这些都不是最让他郁闷的,阶下之囚,张遇也没想那么多,只求一富家翁、颐养天年就罢了,毕竟都五十多岁的人了,雄心壮志早已磨灭。
但树欲静而风不止。
苻健垂涎张遇之父小妾韩氏美色,强纳为昭仪。
纳了也就罢了,还多次在众人面前称张遇为义子。
张遇混了大半辈子,收了五个义子,没想到最终混成了别人的义子。
关键苻健今年不过三十六,而张遇五十五了。
这种屈辱如何让他咽的下去?
“伸头一刀,缩头一刀,不杀苻健,誓不为人!”张遇一掌拍在案几上,苻健已经将他逼入绝境,再不反抗,身边的这两千多部曲也留不住。
部众离散,以后关中还有谁把张遇当个人?
几个义子面面相觑。
“尔等无需多虑,吾已暗中联系张平、姚襄、司马勋、桓温,里应外合,誓灭苻氏!”张遇找回些往日的狠劲儿。
既然苻健不让他好好活,那就都别活了。
“儿愿为大人死战!”义子们拱手而拜。
张遇既然动手,自然做足了准备,暗中联络了匈奴豪酋刘晃,一同诛杀苻健……
新野。
秋风正烈,肃杀之气飞扬。
四万步骑集结,金戈铁马横列汉水之北,军容之盛,远非褚裒、殷浩可比,江东诸军,无出其右。
数日之前,桓温已经上表,列举殷浩败军辱国之罪,迫使朝廷废殷浩为庶人,江东再无能与桓温分庭抗礼之人,内外大权,皆入其手,无人能阻桓温北伐。
而一旦桓温北伐成功,桓温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建康,完成自己的夙愿。
“大丈夫当如是也!”桓温大马金刀坐在轺车上,从军阵之前驰过。
雄壮的士卒令他热血贲张。
这一年,桓温刚刚迈入不惑之年,却早已知晓自己的天命,而天命近在眼前,触手可及。
“北伐!”桓温拔出长剑,指向北方。
lt;div style=quot;text-align:center;quot;gt;
lt;scriptgt;read_xia();lt;/scriptgt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