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9节
这天王浩的研究组又聚集在一起,但他们不是一起做研究,而是谈笑着说起了成果。
他们对研究成果非常的有信心,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并没有重量级的国际学术组织认可成果。
这是让人很郁闷的事情。
国际上还是有很多学者在谈论相关的研究,而且对研究大多持有肯定的态度,但没有国际学术组织站出来确定,成果是否是正确的,就不会被直接确认。
王浩对此倒是不太关注,因为他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达到顶峰,多一项顶级成果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。
其他人就不一样了。
这关系到他们的成果荣誉。
哪怕是比尔卡尔也会关注成果确认问题,他确实已经获得了菲尔兹奖,但菲尔兹并不是终点,他希望能更加出类拔萃,获得更多数学领域内的荣誉和认可。
罗大勇和林伯涵就更是如此了,他们正郁闷的看着报道,“看看这个报道……”
“上面说,王浩、比尔卡尔一起的研究,会促进超导理论机制……为什么是王浩和卡切尔一起的研究?我们的名字呢?”
“这里有。”
罗大勇指着手机上的一则新闻,上面写着,“……最新的成果由王浩和菲尔兹获得者比尔卡尔等人一起完成……”
“哪里有?”林伯涵看了好半天也没找到自己的名字。
“这里!”
罗大勇指着一处地方,只见上面写着‘等人’两个字。
林伯涵的脸色顿时有点黑,他们已经看过很多报道了,大部分报道都把他和罗大勇归在‘等等’、‘等人’里,好像他们完全是附带的。
但实际上,研究贡献最大的确实是王浩,但林伯涵自认为贡献并不比比尔卡尔少多少。
罗大勇化作‘等等’确实没问题,他是后续才加入进来的,能混个‘等等’也不错了。
王浩笑道,“别太在意了。有些报道是这样的,但在学术规则上来说,你们和卡切尔是并列的。”
这是实话。
这个研究成果是研究组一起完成的,王浩肯定是第一贡献人,理论上,其他三人都是并列的。
现在好多报道,把罗大勇和林伯涵归在‘等等’里,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个人名气。
比尔卡尔的贡献,哪怕是和林伯涵相似,但因为他获得过菲尔兹奖,给人的感觉就是贡献更多、更重要一些。
“所以,还是个人研究上有突破才重要啊……”
“拿到一些个人的奖项,才会被国际认可。”
“哎~~”
林伯涵和罗大勇一起叹了口气。
但他们仔细想想,觉得自己追求太多了,尤其是林伯涵更是感觉如此,他来西海大学之前就只是个在职博士后而已。
现在能加入到最顶级的研究组,并且完成最顶级的成果,能挂个名字已经很了不起。
比如,他已经正式被提升为教授。
“我们这个研究什么时候才能被国际机构确认呢?”林伯涵关心的问了一句。
王浩思考着说道,“一个月?”
比尔卡尔摇头道,“估计时间更长一些。普林斯顿那边说要一个月,但我觉得最少要一个半月或两个月以上。”
“这么长时间?”林伯涵用力咧咧嘴。
比尔卡尔道,“你应该知道难度。”
“确实。”
林伯涵跟着点头,忽然变得精神起来,“也就是说,我们花费了是三个月左右完成的研究,普林斯顿那边只是理解成果,都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……”
“说起来,好像很不可思议啊……”
“我也这么想。”
“感觉太奇特了……”
比尔卡尔和罗大勇一起点头,总计花费三个月完成的研究,结果想要确认成果,都需要一个月以上,他们都感觉不可思议。
然后……
他们就一起看向了王浩。
整个研究的过程中,主方向都是由王浩来把控的,而且好多的想法、思路,都和王浩直接相关。
这时候,他们终于理解,为什么王浩的研究速度这么快,一个人能出那么多大成果。
如果真说一句天才,只有王浩才名副其实吧!
……
王浩对于‘天才不天才’的不在意。
弱化霍奇猜想,只是研究出一个‘表达手段’而已,他更关心的是实验内容。
时间进入年底。
王浩提前通知所有人,过年时间不休假,当然几倍的加班费是少不了的,他希望能够尽快的完成研究,ca005的研究上,他已经有些等不及了。
大量材料被运送到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。
大量的设备也被运送进来。
为了方便最新的实验以及考虑到保密性问题,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面对学校的一边,干脆就被围栏封了起来,只留下一人通过的小门,另一侧则开了大门。
这天,研究中心进行了第一个实验,依旧是材料螺旋横向的排列,得出的结果是反重力数值81.3%。
之后,马上进行了三次实验,一次实验只间隔一天。
三次实验,都是收集数据的基础实验。
主要数据包括反重力强度、反重力场覆盖范围以及电流强度所对应的磁场、仪器等数据。
在连续完成了四次实验以后,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基础,王浩马上召开了论证会议,并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方案。
“这个方案依旧是以螺旋结构为基础,在每一个360度螺旋纹的后方,添加圆形的凸起。”
“材料构造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则是电流的控制,我们需要研究超高电流强度对于交流重力场的影响。”
“另外,需要……”
王浩做出了实验设计总结,随后实验组上下运转起来,就开始为实验做准备工作。
实验准备,最主要的还是ca005的形态塑造。
这方面还是要合作工厂进行特殊制造,需要等待超过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。
时间恰好是春节前戏,王浩干脆给所有人放了假,让大家安心的过个年。
年后。
工厂打造的材料已经运送过来,实验组重新集合在一起,开始了新一次的实验。
每个人对于实验结果都非常的期待。
在所有人的关注中,实验结果也是非常惊人的,刘云利带着激动汇报了数据,“这次实验,我们检测到的反重力强度为……”
“90.3!”
会议室顿时发出一阵惊呼,即便已经达到了80的数值,但再超过90也是巨大的提升。
现在的反重力数值,每提升百分之一,都可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。
从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,可不止是十个点,而是有着一倍的差距。
比如,一百吨的物体,减重百分之八十,剩下的就是二十吨。
减重百分之九十,剩下的就只有十吨。
十吨,和二十吨,相差一倍!
如果制造出一种飞行器,减重百分之九十,载重自然比百分之八十多一倍。
何毅咽了咽口水道,“这已经可以称作是反重力航空技术了吧?”
王浩也感到非常激动,但他还是思考着说道,“理论上,应该还有提升空间。”
“我认为,极限数值应该接近百分之93,但理论极限应该达不到,而且也需要实验验证。”
“不过,这个数据也可以上报了。”
他说完让刘云利写报告,然后交代起工作,“让材料组继续大规模生产,我们还需要更多的ca005。”
“到了这一步,也该考虑应用了……”
第二百六十九章 成果公开、国际热议以及最新重大物理发现
ca005所制造的反重力强度,最高会在百分之93左右,是通过现有的构架进行粗略计算的结果。
这个结果不一定准确,但偏差也不会超过百分之0.3。
王浩之所以让实验组继续朝着提升反重力强度的方向研究,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实验数据以及更加精确的数值。
继续提升反重力强度,目的并不是应用,而是理论。
他需要完善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,并以此推导出其他内容,来研究出更有价值的东西。
事实上,理论极限数值是不可能通过实验得到的。
极限数值就只是理论上的计算结果,因为实验肯定会存在偏差,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,只是材料上一点不起眼的小凹陷,都可能会对于实验结果造成影响。
所以极限数值是达不到的,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,就不可能实现完美构造,但偏差肯定是越小越好。
当实验研究牵扯应用的时候,现在的成果就已经超标了,并不是说反重力强度的超标,而是反重力强度接近理论数值时,所制造的反重力区域会大大缩小。
现在的实验结果也是如此,反重力区域覆盖的面积,比最初范围小了很多,向外侧只有0.02米的扩张。
如果牵扯到反重力技术的应用,就需要添加很多其他设备部件,区域覆盖面积肯定是越大越好。
再继续提升反重力强度,覆盖面积只会越来越小,甚至可能就连作为冷却剂的液氮都无法被完全覆盖,就完全失去了应用价值。
他们对研究成果非常的有信心,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并没有重量级的国际学术组织认可成果。
这是让人很郁闷的事情。
国际上还是有很多学者在谈论相关的研究,而且对研究大多持有肯定的态度,但没有国际学术组织站出来确定,成果是否是正确的,就不会被直接确认。
王浩对此倒是不太关注,因为他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达到顶峰,多一项顶级成果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。
其他人就不一样了。
这关系到他们的成果荣誉。
哪怕是比尔卡尔也会关注成果确认问题,他确实已经获得了菲尔兹奖,但菲尔兹并不是终点,他希望能更加出类拔萃,获得更多数学领域内的荣誉和认可。
罗大勇和林伯涵就更是如此了,他们正郁闷的看着报道,“看看这个报道……”
“上面说,王浩、比尔卡尔一起的研究,会促进超导理论机制……为什么是王浩和卡切尔一起的研究?我们的名字呢?”
“这里有。”
罗大勇指着手机上的一则新闻,上面写着,“……最新的成果由王浩和菲尔兹获得者比尔卡尔等人一起完成……”
“哪里有?”林伯涵看了好半天也没找到自己的名字。
“这里!”
罗大勇指着一处地方,只见上面写着‘等人’两个字。
林伯涵的脸色顿时有点黑,他们已经看过很多报道了,大部分报道都把他和罗大勇归在‘等等’、‘等人’里,好像他们完全是附带的。
但实际上,研究贡献最大的确实是王浩,但林伯涵自认为贡献并不比比尔卡尔少多少。
罗大勇化作‘等等’确实没问题,他是后续才加入进来的,能混个‘等等’也不错了。
王浩笑道,“别太在意了。有些报道是这样的,但在学术规则上来说,你们和卡切尔是并列的。”
这是实话。
这个研究成果是研究组一起完成的,王浩肯定是第一贡献人,理论上,其他三人都是并列的。
现在好多报道,把罗大勇和林伯涵归在‘等等’里,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个人名气。
比尔卡尔的贡献,哪怕是和林伯涵相似,但因为他获得过菲尔兹奖,给人的感觉就是贡献更多、更重要一些。
“所以,还是个人研究上有突破才重要啊……”
“拿到一些个人的奖项,才会被国际认可。”
“哎~~”
林伯涵和罗大勇一起叹了口气。
但他们仔细想想,觉得自己追求太多了,尤其是林伯涵更是感觉如此,他来西海大学之前就只是个在职博士后而已。
现在能加入到最顶级的研究组,并且完成最顶级的成果,能挂个名字已经很了不起。
比如,他已经正式被提升为教授。
“我们这个研究什么时候才能被国际机构确认呢?”林伯涵关心的问了一句。
王浩思考着说道,“一个月?”
比尔卡尔摇头道,“估计时间更长一些。普林斯顿那边说要一个月,但我觉得最少要一个半月或两个月以上。”
“这么长时间?”林伯涵用力咧咧嘴。
比尔卡尔道,“你应该知道难度。”
“确实。”
林伯涵跟着点头,忽然变得精神起来,“也就是说,我们花费了是三个月左右完成的研究,普林斯顿那边只是理解成果,都需要一个月到两个月时间……”
“说起来,好像很不可思议啊……”
“我也这么想。”
“感觉太奇特了……”
比尔卡尔和罗大勇一起点头,总计花费三个月完成的研究,结果想要确认成果,都需要一个月以上,他们都感觉不可思议。
然后……
他们就一起看向了王浩。
整个研究的过程中,主方向都是由王浩来把控的,而且好多的想法、思路,都和王浩直接相关。
这时候,他们终于理解,为什么王浩的研究速度这么快,一个人能出那么多大成果。
如果真说一句天才,只有王浩才名副其实吧!
……
王浩对于‘天才不天才’的不在意。
弱化霍奇猜想,只是研究出一个‘表达手段’而已,他更关心的是实验内容。
时间进入年底。
王浩提前通知所有人,过年时间不休假,当然几倍的加班费是少不了的,他希望能够尽快的完成研究,ca005的研究上,他已经有些等不及了。
大量材料被运送到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。
大量的设备也被运送进来。
为了方便最新的实验以及考虑到保密性问题,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面对学校的一边,干脆就被围栏封了起来,只留下一人通过的小门,另一侧则开了大门。
这天,研究中心进行了第一个实验,依旧是材料螺旋横向的排列,得出的结果是反重力数值81.3%。
之后,马上进行了三次实验,一次实验只间隔一天。
三次实验,都是收集数据的基础实验。
主要数据包括反重力强度、反重力场覆盖范围以及电流强度所对应的磁场、仪器等数据。
在连续完成了四次实验以后,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基础,王浩马上召开了论证会议,并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方案。
“这个方案依旧是以螺旋结构为基础,在每一个360度螺旋纹的后方,添加圆形的凸起。”
“材料构造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则是电流的控制,我们需要研究超高电流强度对于交流重力场的影响。”
“另外,需要……”
王浩做出了实验设计总结,随后实验组上下运转起来,就开始为实验做准备工作。
实验准备,最主要的还是ca005的形态塑造。
这方面还是要合作工厂进行特殊制造,需要等待超过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时间。
时间恰好是春节前戏,王浩干脆给所有人放了假,让大家安心的过个年。
年后。
工厂打造的材料已经运送过来,实验组重新集合在一起,开始了新一次的实验。
每个人对于实验结果都非常的期待。
在所有人的关注中,实验结果也是非常惊人的,刘云利带着激动汇报了数据,“这次实验,我们检测到的反重力强度为……”
“90.3!”
会议室顿时发出一阵惊呼,即便已经达到了80的数值,但再超过90也是巨大的提升。
现在的反重力数值,每提升百分之一,都可以说是意义非常重大。
从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,可不止是十个点,而是有着一倍的差距。
比如,一百吨的物体,减重百分之八十,剩下的就是二十吨。
减重百分之九十,剩下的就只有十吨。
十吨,和二十吨,相差一倍!
如果制造出一种飞行器,减重百分之九十,载重自然比百分之八十多一倍。
何毅咽了咽口水道,“这已经可以称作是反重力航空技术了吧?”
王浩也感到非常激动,但他还是思考着说道,“理论上,应该还有提升空间。”
“我认为,极限数值应该接近百分之93,但理论极限应该达不到,而且也需要实验验证。”
“不过,这个数据也可以上报了。”
他说完让刘云利写报告,然后交代起工作,“让材料组继续大规模生产,我们还需要更多的ca005。”
“到了这一步,也该考虑应用了……”
第二百六十九章 成果公开、国际热议以及最新重大物理发现
ca005所制造的反重力强度,最高会在百分之93左右,是通过现有的构架进行粗略计算的结果。
这个结果不一定准确,但偏差也不会超过百分之0.3。
王浩之所以让实验组继续朝着提升反重力强度的方向研究,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实验数据以及更加精确的数值。
继续提升反重力强度,目的并不是应用,而是理论。
他需要完善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,并以此推导出其他内容,来研究出更有价值的东西。
事实上,理论极限数值是不可能通过实验得到的。
极限数值就只是理论上的计算结果,因为实验肯定会存在偏差,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,只是材料上一点不起眼的小凹陷,都可能会对于实验结果造成影响。
所以极限数值是达不到的,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,就不可能实现完美构造,但偏差肯定是越小越好。
当实验研究牵扯应用的时候,现在的成果就已经超标了,并不是说反重力强度的超标,而是反重力强度接近理论数值时,所制造的反重力区域会大大缩小。
现在的实验结果也是如此,反重力区域覆盖的面积,比最初范围小了很多,向外侧只有0.02米的扩张。
如果牵扯到反重力技术的应用,就需要添加很多其他设备部件,区域覆盖面积肯定是越大越好。
再继续提升反重力强度,覆盖面积只会越来越小,甚至可能就连作为冷却剂的液氮都无法被完全覆盖,就完全失去了应用价值。